2021年12月29日上午,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前往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参加2020-2021年度科学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中心”主任赵书峰教授被评为2020-2021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校长刘起军予以颁发证书。
图1:2020-2021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颁奖现场
(2021年12月29日房珩摄于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
图2:赵书峰教授
(2021年12月29日房珩摄于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
赵书峰教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田野考察是民族音乐学立身之本”的学术理念,利用大量时间行走于田野之中,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第一手田野考察资料。研究兴趣主要关注于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南方族群与西南跨界族群音乐的比较研究。尝试以历史民族音乐学、音乐口述史、结构主义与符号学、后现代主义理论、艺术人类学等跨学科理论对田野考察资料进行多维地阐释与解读。
赵书峰教授对湖南瑶族音乐已经进行了长达13年的系统研究,期间多次率领其硕博团队成员进行大量的田野考察,发表关于湖南瑶族音乐文化研究论文40多篇。并于2019年成立湖南师范大学“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由赵书峰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一职,带领其团队先后在江永源口瑶族乡、江华上伍堡、湘西龙山县里耶古镇、靛房镇坡脚村、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蓝山汇源瑶族乡挂牌成立“中心”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基地。团队成员以田野考察基地为平台,针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乐舞文化展开了约30多次(约150多天)的田野实地调查,期间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撰写田野民族志40多篇,举办田野与学术活动30多场。尤其针对湖南传统乐舞类“非遗”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工作,撰写了30多万字的音乐舞蹈民族志作品。
赵书峰教授在课堂上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田野做透,板凳坐穿”,即民族音乐学者既要有扎实的田野调查经历,又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图3:湘南瑶族坐歌堂
图4:考察麻阳苗族长河号子
图5:龙山里耶镇挂牌仪式
图6:广西金秀罗香乡横村屯挂牌仪式
图7:湖南蓝山汇源瑶族乡挂牌仪式
赵书峰教授在严以律己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强调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强调博士바카라 배팅不能少于一年的田野,硕士바카라 배팅不能少于半年的田野。从事教学事业以来,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保持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在生活中,赵书峰教授非常平易近人,乐于分享,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他认为“学术即生活,生活亦学术”。他经常用自己丰富的田野经历告诉学生们,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要用包容的心境和亲切的态度对待田野中的人和事,要注重田野伦理,用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审视我们的研究对象,要时刻提醒自己“田野回馈”的重要性,要秉承应用民族音乐学的思维将学术研究回馈于社会和生活。将民族音乐学的学术思维,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当中,塑造自我,关照他人,回馈社会。近两年,他所教学生发表论文数篇,可谓硕果累累。其中博士바카라 배팅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CSSCI2篇,其他刊物10多篇,参与多项省部级社科项目,获得中国音乐评论“书评奖”二等奖。
与此同时,赵书峰教授提出了“严谨、激情、高效”六字方针,这六字方针也是中心“团队的做事风格,它激励着“中心”每个成员砥砺前行。目前“中心”的各项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不但有力促进了音乐学院硕博바카라 배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而且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形成了比较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中心”成立两年多来所获得的各项学术成果,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杨民康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著名音乐人类学家萧梅等多名教授的高度认可。当下与未来,“中心”将在赵书峰教授的领导下继续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高水平的科研师资力量,整合学校现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历史文献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等优质的跨学科资源,重点开展苗、瑶、侗、土家、白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乐舞文化的田野考察与学术研究工作,力求打造中国南方最具学术活力与影响力的传统乐舞文化研究平台,力求为湖南省“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学校的民族音乐学与舞蹈人类学的学术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热血。